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百科 > 鲜卑族相貌特征(鲜卑人也会美发?河北省的这条河,让今天的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形象)

鲜卑族相貌特征(鲜卑人也会美发?河北省的这条河,让今天的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形象)

时间:2023-09-26 10:03:47阅读:

鲜卑族相貌特征(鲜卑人也会美发?河北省的这条河,让今天的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形象)

在河北省承德市的隆化和滦平两县,有一条河,如今人们叫它伊逊河,发源于河北省围场县哈里哈乡,至承德市滦河镇汇入滦河,全长195公里。在魏晋南北朝时,伊逊河叫“索头水”,因鲜卑族“索头部”居于河两岸而得。

关于“索头”,是一种自立名号,胡三省注为“辫发”,后世研究者又将其阐释为“编发”、“索发”,更是错上加错。但也有研究者称,与“索头部”关系密切的乌洛侯人的先民可能来自西域,出于粟特,“索头”即是“粟特”的另一种译写。

这个乌洛侯国最早见于《魏书·乌洛侯传》中说,“其土下湿,多雾气而寒,民冬则穿地为室” ,“夏则随原阜畜牧。多豕,有谷麦。”意思是这些人居住的地方乌洛气候寒冷,土地湿润,人们冬天会住进“地窝子”,夏天会去放牧,还养了不少猪,能种谷麦。可见,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形态,主要以00业、畜牧业为主,并兼营农业。

这次考古发现让人们看到了鲜卑人的基本相貌,而“索头部”这样的历史:公元304年,一个匈奴人的后代刘渊,在山西建立“汉国”。318年,继位者迁都长安,改国号为“赵”,史称“前赵”。319年,前赵镇守襄国的大将石勒宣布“独立”,国号也是“赵”,史称“后赵”。333年石勒死去,儿子继位,其侄子石虎杀了其子自己上台,迁都邺城。

据《晋书》记载,公元336年,索头郁鞠帅众3万降于赵,举部离开了久居的索头川,穿过燕山,进入后赵的控制区。后赵皇帝石虎在首都邺城接见郁鞠等索头部首领,封郁鞠等13人为“亲赵王”。随后将索头部3万部众分散到冀州、青州等6个州安置。 这些“索头部”的民众后来怎么样,人们已经不十分清楚,但是,他们索头的习俗却被一条河记录了下来。

至于“索头部”是怎么索头的,北朝壁画和陶俑中的男子大多戴着帽子,难以看清发式。一些学者认为是“披发左衽”,为留全发之一种,而非既辫且髡,亦非前剃后辫。但2002年,考古学家在太原王家峰的一座墓葬的随葬品中,发现了北齐辫发骑甬,为一位骑马男子梳着很多细细的辫子,头发披在肩上。也有人说,他们是将头发抹在脑后,绾成一个髻,一为美观,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个子显得更高一些。

相关推荐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